BMI身高體重指數(又稱身體質量指數,Body Mass Index,簡稱BMI)
BMI在20.0~24.9範圍內的人,所有原因的死亡率通常是最低的。
BMI = 體重 (kg) / 身高 (m2)
http://www.scpo.nccu.edu.tw/show/part1/b/B2/bmi.htm
與BMI在正常範圍的22.5~24.9相較之下:25.0~29.9 增加死亡風險 13%
30.0~34.9 增加死亡風險 44%
35.0~39.9 增加死亡風險 88%
40.0~49.9 增加死亡風險 251%
BMI與死亡率呈U型的雙曲線,BMI太低或太高,死亡率都明顯偏高,而BMI22.6至27.5的死亡風險最低。如果把22.6至25.0的BMI值當成比較基準,當BMI大於35.0,死亡風險即增加0.5倍;當BMI小於15.0,死亡風險則會增加1.8倍。長期從事肥胖防治的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部主任劉燦宏表示,BMI太高,罹患心臟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率增加,BMI太低則會導致新陳代謝效率變差,扺抗力也低,死亡率當然飆高。
過瘦與否除了個人主觀意識外,在臨床上BMI小於18.5時被認為體重過輕,也是營養不良的指標。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,BMI低於23的人,手術後30天的死亡率反而比體重稍重(BMI 26.3-29.7)的人還高40%。
BMI也可以預測死亡原因,研究發現,BMI超過27的老人家,死於心血管疾病、癌症或是糖尿病的機率極大。BMI低於18者容易死於肺病。這分研究結果與國外的研究結論大不相同。美國癌症預防研究追蹤100萬個人,發現美國老人的BMI介於23.5到24.9之間,可以活得最久。
人體一日消耗總熱量
每個人每天的熱量主要可分成三部分,約有50-80%為基礎代謝所消耗的熱量,8-20%為每日活動所消耗的熱量,及約8-15%為食物消化吸收所消耗的熱量。其可簡化成以下公式:
人體熱量總消耗量 = 基礎代謝耗熱量 + 活動耗熱量 + 飲食代謝耗熱量(攝常生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,簡稱TEF)
基礎代謝率(BMR)是指:我們在安靜狀態下(通常為靜臥狀態)消耗的最低熱量,人的其他活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
那麼,如何計算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呢?美國運動醫學協會提供了以下一個公式:
BMR(男)=(13.7×體重(公斤))+(5.0×身高(公分))-(6.8×年齡)+66
BMR(女)=(9.6×體重(公斤))+(1.8×身高(公分))-(4.7×年齡)+655
http://www.dreye-health.com/SingularController?service=goCheck&path=bmr
基礎代謝(BMR, Basal Metobolic Rate)
每日攝取(TDEE,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)
基代BMR 每日總攝取A 每日總攝取B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人體維持生命現象的最低熱量 日常生活的活動如 各種的運動+重訓 多餘的攝取
需求,包括維持各種器官的正 上課、郊遊、洗澡
常功能、腺體的分泌、腸胃的 看書、上網、家務
蠕動、神經及細胞的運作、體 吵架、逛街、OGC..
溫的維持...等(如植物人..) ....所消耗的熱量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│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持續良好飲食作息及適時適度運動習慣可擴充A=>B,甚至有的人可吃到B
也不致於變胖,而這部份現象較常出現在同時進行飲食+有氧+重訓的人。
在未確立穩固的正確飲食觀、及取得個人體質動態平衡的熱量需求經驗參考值之前,
每日請至少攝取至(TDEE)。
靜態能量消耗值(REE)計算
靜態能量消耗值(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,簡稱REE):是指一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。
其計算公式如下(體重單位為公斤,身高單位為公分):
女性 REE =(10 × 體重) + (6.25 × 身高) - (5 × 年齡) - 161
男性 REE =(10 × 體重) + (6.25 × 身高) - (5 × 年齡) + 5
(http://www.dreye-health.com/SingularController?service=goCheck&path=all#)
每日活動參數應用於估算每日人體熱量總消耗量
為了簡化估算每日人體熱量總消耗量(TDEE),因此發展了每日活動參數(daily activity factor,或AF),如下式所示:
TDEE (Kcal/day) = REE ´ AF
一般將AF粗略分為五級,各等級對應一個數值,如下所示:
AF = 1.2 -- 極輕度活動型,久坐而少量運動或無運動及未從事任何費力工作(Sedentary:little or no physical activity)
AF = 1.375 -- 輕度活動型,一星期內有從事運動或費力工作1-3天(Lightly active:light exercise or activity 1-3 days per week)
AF = 1.55 -- 中度活動型,一星期內有從事運動或費力工作3-5天(Moderate active:moderate exercise or activity 1-3 days per week)
AF = 1.725 -- 重度活動型,一星期內有從事運動或費力工作6-7天(Very active:hard exercise or activity 6-7 days per week)
AF = 1.9 -- 極重度活動型,每天都從事運動或費力工作。
攝常生熱效應(Thermic Effect of Food,簡稱TEF)
人體在攝食過程中,除了夾菜、咀嚼等動作消耗的熱量外,因為要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,這還需要額外消耗能量,營養學家把這種因為攝食而引起的熱能的額外消耗稱為食物熱效應。
我們平常飲食的時候,代謝率因身體進行攝取食物的動作就會慢慢的上升,根據調查,飲食生熱效應大約佔每天總消耗熱量的10%,它會隨飲食量的改變或是飲食模式的不同,而有所差異。此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會有較大的生熱效益,脂肪的生熱效應則較少,且隨著食物量增大,TEF也會增加。
攝常生熱效應是藉進食使體溫上升來消耗能量,而這種能量的消耗只要在吃一定量的食物後就會發生,且一天之內可以發數次。所以,一天吃三餐比只吃兩餐時的能量消耗較大,而攝取蛋白質時,所消耗的能量最多,並有益減肥。吳醫師還結合中醫的觀念,利用辛溫的食物來溫熱身體,使食後熱量代謝旺盛,部分熱量成為體溫消耗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請留言~一起討論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