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國民飲食指標」建議八項原則:
1. 維持理想體重
健康的體重可以延長壽命,使身體強健而減少疾病與衰弱。
體重過重會增加慢性疾病,諸如:高血壓、高血膽固醇、心臟疾病、中風、糖尿病、關節炎、某些癌症的危險。
3. 三餐以五榖為主食
五榖類食物提供澱粉與膳食纖維等多醣類,可以幫助維持血糖,保護肌肉與內臟器官的組織蛋白質。同時含有蛋白質、維生素與礦物質,營養素的種類豐富,而沒有膽固醇,油脂含量也很低,適合作為每日飲食的基礎。
減少五榖類食物的攝取時,其他食物可能提供的飽足感不夠,或油脂與膽固醇偏高,使熱量與血脂難以控制。
五榖類食物提供澱粉與膳食纖維等多醣類,可以幫助維持血糖,保護肌肉與內臟器官的組織蛋白質。同時含有蛋白質、維生素與礦物質,營養素的種類豐富,而沒有膽固醇,油脂含量也很低,適合作為每日飲食的基礎。
減少五榖類食物的攝取時,其他食物可能提供的飽足感不夠,或油脂與膽固醇偏高,使熱量與血脂難以控制。
4. 盡量選用高纖維食物
膳食纖維可以預防與治療便秘,促進腸道的生理健康,減少大腸癌的危險,還可幫助血糖與血脂的控制。
膳食纖維攝取少,加大腸癌與便秘的危險,減少對腸道健康的保障。
膳食纖維可以預防與治療便秘,促進腸道的生理健康,減少大腸癌的危險,還可幫助血糖與血脂的控制。
膳食纖維攝取少,加大腸癌與便秘的危險,減少對腸道健康的保障。
5. 少油、少鹽、少糖的飲食原則
大多數的油脂與糖都不是必需營養素。油脂與糖都有熱量,過量會增加肥胖的危險。油脂過量與血脂異常、心血管疾病、某些癌症等有相關性。食鹽含鈉,鈉攝取過量增加高血壓的危險,也會增加鈣質的流失。
大多數的油脂與糖都不是必需營養素。油脂與糖都有熱量,過量會增加肥胖的危險。油脂過量與血脂異常、心血管疾病、某些癌症等有相關性。食鹽含鈉,鈉攝取過量增加高血壓的危險,也會增加鈣質的流失。
6. 多攝食鈣質豐富的食物
鈣是骨骼的組成份,充足的鈣質除了保障骨骼的成長,也增加骨質密度,在高齡的人生中,減少骨質疏鬆症的危險,以增進老年健康,保障生活品質。
鈣質攝取不足增加骨質疏鬆症、高血壓、大腸癌等的危險。
鈣是骨骼的組成份,充足的鈣質除了保障骨骼的成長,也增加骨質密度,在高齡的人生中,減少骨質疏鬆症的危險,以增進老年健康,保障生活品質。
鈣質攝取不足增加骨質疏鬆症、高血壓、大腸癌等的危險。
7. 多喝白開水
水是必需營養素之一,在體內參與體溫調節、消化吸收、營養素運送與代謝、代謝廢物之排除等重要生理功能。
各種加工飲料除水分之外,所用的添加物以改善風味為目的,未必對健康有益,不宜養成飲用的習慣。含糖飲料會提供熱量,對其他營養素的供應造成排擠效應。
水是必需營養素之一,在體內參與體溫調節、消化吸收、營養素運送與代謝、代謝廢物之排除等重要生理功能。
各種加工飲料除水分之外,所用的添加物以改善風味為目的,未必對健康有益,不宜養成飲用的習慣。含糖飲料會提供熱量,對其他營養素的供應造成排擠效應。
8. 飲酒要節制
酒精會提供熱量,增加高血壓、中風、乳癌、肝臟與胰臟發炎,心臟與腦部傷害的危險。孕婦攝取酒精會增加胎兒「酒精症候群」的危險。
某些酒類的保健效果,可以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來達成,更為有益健康。
酒精會提供熱量,增加高血壓、中風、乳癌、肝臟與胰臟發炎,心臟與腦部傷害的危險。孕婦攝取酒精會增加胎兒「酒精症候群」的危險。
某些酒類的保健效果,可以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來達成,更為有益健康。
每日飲食指南
新版「每日飲食指南」改為扇型圖案,中間多一個騎單車人像,放入「水」字,代表「要吃也要動」,多喝白開水而非飲料。各類食物圖案面積不同,代表每日攝取分量多寡。
1. 全穀取代五穀,預防慢性疾病
五穀根莖類以全穀根莖類取代,代表增加攝取微量元素與膳食纖維,可預防慢性病、避免便祕。多選糙米、全麥、雜糧,主食可吃五穀米、十穀米、燕麥飯,番薯、地瓜、蓮藕、南瓜都可入菜。每日攝取量從3~6碗降為1.5~4碗,建議一天至少1/3主食為全穀類,才能減少代謝疾病、癌症等發生。
2.「蛋豆魚肉類」順序改為「豆魚肉蛋類」
調查顯示國人蛋白質攝取較高,是熱量來源之一,因此過去每日飲食的蛋白質約占14%,新版則提高至18%,但建議多從豆、魚類攝取蛋白質,並鼓勵優先選擇從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。
3. 多喝低指乳,每日攝取堅果
奶類改為「低脂乳品」,攝取量為每天喝1.5~2杯240毫升的低脂乳品。國內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,建議兩歲以上者都應飲用低脂乳品,不要選擇味道香濃、熱量偏高的全脂乳品。
為增加健康油脂攝取,油脂類改為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」,建議每天多吃一份瓜子、杏仁果、開心果、腰果、芝麻等堅果。衛生署飲食調查發現,國人普遍對於維他命E嚴重攝取不足,因此將油脂類增加堅果種子類,建議國人多食用堅果,一天約一湯匙的量。
4. 主食攝取量減少,增加蔬果攝取量
份量上,舊版「五穀根莖類」為每日3~6碗,新版只有1.5~4碗,蛋白質類也從4份改為3~8份(一份為一兩 肉,大約一個手掌大),「油脂類」本為2~3湯匙(一湯匙為15公克),改為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」,油脂則降低為3~7茶匙(一茶匙為5公克)與種子類一份。
國人熱量攝取普遍過高,新版指南減少米飯主食、油脂份量,增加豆魚肉蛋類攝取量,希望熱量來源以蛋白質優先。
過去建議的3份蔬菜、2份水果,新版中則以此為低標,建議每天吃5份蔬菜、4份水果。蔬果可提供微量元素,但熱量並不會因多吃而增加。蔬菜從3碟增為3~5碟(煮熟後約飯碗5~8分滿),水果從2份增為2~4份(一份約拳頭大)。
5. 多運動,避免含糖飲料
新版圖表多了騎腳踏車與水的圖案,扇柄中單車手及車輪裡「水」的圖示,提醒民眾別忘每日運動30分鐘,成人應喝水2000c .c.。專家強調,飲食與活動同樣重要,希望國人多運動、補充水分,增加新陳代謝,還建議挑選在地食材、留意食品安全衛生與標示。另外,衛生署發表的國人飲食指標,更重視體重控制,建議含糖飲料應避免,多喝開水更健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請留言~一起討論吧~